链接复制成功,赶紧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!
资讯

张冀:借用时代之力书写中国故事

2024-11-23 15:51:17 1阅读

张冀:借用时代之力书写中国故事


1905电影网专稿 聚焦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,《今日影评》推出系列特别节目《真论电影——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深度对话录》,三问中国电影,共话电影发展得失,绘就新的征程。即日起栏目组将陆续推送系列节目完整采访文稿,敬请期待。


本期对话嘉宾:编剧、导演张冀


主持人晓丽(下文简称晓丽):今天很荣幸邀请到编剧、导演张冀。听说张冀老师是12号就来到了厦门,这几天行程满满又忙碌,您有着什么样的收获和心得呢?


张冀:我上一次来还是20年跟着《夺冠》的剧组,所以有4年没来了,再次来到厦门、来到金鸡,还挺感慨的。



晓丽:那今年您有着什么样的观察呢?


张冀:当然今年行业内大家其实一整年都在讨论票房、电影院观众等方面,因为观众在迭代、在变化,市场也在变化,我觉得这是今年整个经济的一个主题。当然我们也在聊创作,不过我觉得这次关于创作跟观众的关系、跟时代转变关系的讨论很深入。


晓丽:您跟金鸡之间渊源特别深,已经是4次提名金鸡了。今年的《三大队》非常受关注,这部电影有原版网文作品作为基础,对于您来说,进行这样有故事基础的二次创作难度如何呢?



张冀:我们还是得感谢原作者提供了这么真实、好的故事。深蓝老师是刑警出身,他的作品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框架,但也带来了限制。在这种限制中寻求创作自由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实现从文学到电影的转化,这其实是个功夫活。


晓丽:之前谈到东极岛项目时,您提到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的成功为管虎导演的东极岛项目增加了一定难度。我之所以提《三大队》,是因为大家发现这几年您的作品不仅高产且质量很高,还大多深植于现实题材。您觉得现实题材是您擅长还是自己喜欢呢?


张冀: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被这个题材选择的。因为中国这几十年变化快,处于转型期,高速的变化之下产生了很多好故事。我们知道好故事往往在时代转换间形成,会有特别多好人物、有冲突的故事。我们这一代创作者可以借时代之力书写中国故事,这些故事具有典型性,有本土性、民族性和中国式情感。后来我就有意识在真实故事中找原型,像《三大队》这样的故事,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级的,其人性全球观众能理解,气质又很中国。我觉得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故事,既然碰到了,就要花精力把它创作出来。


晓丽:您觉得现实题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陷入什么样的困境吗?



张冀:现实题材我觉得要提速,要跟类型结合。比如年轻导演喜欢是枝裕和这类日本导演的电影,那种生活流风格,但日本电影的那种状态跟其社会变化缓慢、老龄化程度高的语境相关,不一定适合我们。我们的年轻作者喜欢这类电影,但我们得认识到这一点,要清楚当下观众更适合看什么,他们真实预期的电影是什么样的。



我们的互联网、短视频远超日本,年轻观众对影像观赏性有互联网状态,电影有一些网感是时代性、当下性的体现,电影要根据不同时代、不同人做变化。所以我觉得加快节奏、带点网感、大信息量,在强情绪强类型框架中,多一些写实、温暖、现实主义融合,比较适合当下市场。比如我从《三大队》开始,今年到明年的项目基本都是强类型加写实融合,像《千里江山图》是上海的谍战项目,谍战属于传统强类型,有政治惊悚、悬疑等强烈戏剧冲突。我尝试在这种类型中加入擅长的写时代与人物关系、写上海城市生活文化的内容,这既提升了传统叙事速度,又让传统类型因写实人文关怀等叙事变得不同。我觉得这是我对当下变化的回应。


晓丽:确实蛮惊喜的,过去您作品呈现一些共性,大家评价多为现实题材且有群像描写,没想到您不断突破,下一部作品有新惊喜,我们很期待。我也想问,您不仅是编剧还尝试做导演,那把自己写的故事交给自己完成和交给别人完成,您觉得哪个更好呢?



张冀:我觉得前提是先写出好剧本,这其实很难。每个导演都希望碰到好剧本,我若做导演也希望剧本可拍摄。对我来说,任务永远是先写出好剧本,因为我本质不是做导演,兴趣也不在导演,而在故事文学性。但在与导演和演员合作中,我要思考如何写出更好剧本。所以我觉得年轻创作者在当导演前要抓剧本,尤其在如今市场状况下,剧本越发重要。


晓丽:好故事在哪里呢?



张冀:我觉得要先找到时代的整体氛围。今天对故事要求比过去更极致,平静、缓慢的故事已不是观众所追逐的。在某种程度上要向观众追逐的风向上靠近,因为电影特别是大众电影要与观众直接交流。现在的故事可能在极致人物、极致故事环境、极致戏剧冲突中,但又蕴藏着真实情感和时代印记。


晓丽:您刚才的发言释放出一种观察信号,我作为媒体人在影评中发现,观众评价常出现“情绪”这一高频词,说影片带来强情绪,评论圈也说作品情绪价值高。您平常是透过看别人作品及市场反馈得到这些信息吗?看过哪些作品有这样的感受呢?



张冀:我觉得以前讲好故事要有情感,这几年有点变化,好像故事必须有情绪。电影是有容乃大的,情感和情绪是对立统一关系,像西风和东风,有时西风压倒东风,过几年东风又压倒西风。前些年大家喜欢情感故事,不太喜欢强情绪东西,这几年又变了,喜欢情绪类,不太喜欢慢节奏情感故事,这很正常,电影魅力就在于不断变化、对立统一中融合。关键是我们要注意到变化并应变,同时也要看到自己创作的本质、风格和本体,不能随波逐流,要在变化中往前走。


晓丽:我特别想知道您在生活中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是怎样的?都说从生活找故事灵感,您是如何保持成长速度的呢?



张冀: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前线写剧本,工作和生活在早期有点工作吞噬生活,比如睡前想剧本结构、情节会失眠。但现在我能让两者状态融合,睡前不想就能安心睡。我觉得好创作者要能接纳生活,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从一种状态自然过渡到另一种,比如我们现在在厦门海边聊天,不带太多目的,这样有益于创作。当然有目的的采风也是积累的一部分,但现在更重要的积累是平静感受生活、珍惜每次交流机会,这会给创作者带来更多能量。


晓丽:非常感谢张冀老师今天的分享,我们真心祝福每一个写出好故事的好编剧,不仅能描摹生活,也能享受生活。


    扫描二维码打开

本站内容均从互联网收集而来,仅供交流学习使用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,尽请通知我们,本站将及时删除侵权内容。

*
*